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豆瓣评分8.5
内容简介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不仅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一部伟大的自传体长诗,也是一种厌世情绪的真实写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拜伦以及同代英国文人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征战彻底感到幻灭。正因如此,《游记》在当时深受人们喜爱,其影响力遍及整个十九世纪的大西洋两岸。
拜伦式的忧郁和其前因后果都在《游记》中得以完整体现。所有的情绪活动,不论是多么跌宕起伏、五味杂陈,归结起来都是浪漫式的自我作崇,这份自我令他进退两难,十分痛苦:在现实世界,他要追寻的理想社会和完美状态不存在,《游记》完整地记录了从追寻理想到接受失败的情绪变化,包括痛苦,悔过,甜美的伤感,愤世,无奈的隐忍,最终因疲惫而作罢的决定,还有一系列相互叠加出现的情绪活动。
本译本初版于1956年,分别于1959年和1990年出版修订版。最新版据杨熙龄先生校订过的1990年版重排,并完整复刻约翰·默里出版公司1869年版精美插画七十八幅。
作者简介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第六世拜伦勋爵,1788年1月22日生于伦敦。他的童年在阿伯丁度过。他孀居的母亲,盖特地区戈登家族最后的一代,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他的父亲将母亲的财产挥霍殆尽,于1791年逝世。天生跛足,拜伦很小就对自己的缺陷高度敏感,并持续终生。
杨熙龄(1927—1989),浙江余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翻译代表作品:《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雪莱抒情诗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雪莱政治论文选》。代表著作:《奇异的循环——逻辑悖论探析》,为中国第一部研究逻辑悖论的专著;《理智梦》,一部融诗与哲学为一体的当代西方哲学述评;《考瓶说分》, 一部通过考察陶瓷史研究逻辑学问题的著述。
提示
本站只作书籍推荐,不提供下载
更多交流 请扫码关注 公众号:78电子书屋